位于番禺“北大门”的洛浦街目前下辖9个社区,9个村居,常住人口31万人,户籍与来穗人员数量庞大,具有老旧小区多、流动人口密集、服务需求多元等特点。面对基层治理带来的诸多挑战,洛浦街创新推行“党建+公益”模式、“社区合伙人”机制,在洛浦街社工服务站的墙面上,一幅标注着42家“社区合伙人”单位的网格地图格外醒目。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物业公司,从社会组织到热心居民,不同颜色的标识串联起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社区合伙人”的职责,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社区服务范畴,而是通过多元主体的深度协同,实现社区资源的精准链接与高效整合,更好触达居民各类需求,真正点亮社区生活的每一处细微角落。近年来,洛浦街将“社区合伙人”机制精心雕琢成基层治理的 “金刚钻”,全力破除社区治理中的坚冰,促进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之间的精妙平衡与和谐互动。无论是当前日益突出的养老难题,还是致力于唤醒沉睡的社区生态活力,洛浦街都在稳步踏出一条独树一帜的治理蹊径,而这背后的每一步探索,饱含着为民服务的深情与智慧,也书写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暖心故事。
社工进村居,基层治理的 “神经末梢” 灵敏起来
“自从社工们扎根我们社区,社区一下子变得更热闹了,感觉社区的每一处都被他们点亮了!” 广碧社区的居民张阿姨兴奋地向记者形容社工进驻后社区的变化。
2021 年 12 月起,洛浦街社工站按照双百社区要求,派遣18名社工深入辖内各村居,实现“一村居一社工”的全方位覆盖。社工们以专业技能为核心,凭借个案管理的敏锐洞察力,精准定位弱势群体的需求痛点,协同村居干部,共同联动物业、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的在地优势,构建“1+1>2”的服务联动效应。他们的到来与村居委之间,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而是实现了信息的同步更新和任务的无缝互补;志愿者们也充分发挥熟悉社区、贴近群众的优势,协助开展入户走访、活动执行等工作,大大提升了为居民服务的渗透力。
在助老服务领域,这种协同效应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社工们入驻社区后,主动统筹独居空巢长者的养老委托服务,村居委和物业则在日常工作中,一旦发现有需要帮助的老人,便及时将信息推送给社工。对于行动不便或有特殊需求的老人,多方主体能够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第一时间上门提供帮助。而志愿者们则定期探访老人,陪他们聊天解闷,提供生活帮扶,既满足了老人的物质需求,又慰藉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社工们一起走进独居老人家中
社工来到老人家中为老人认证个人信息资料
去年年底,社工们在走访独居老人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老年人因为缺乏消防安全意识,经常忘记随手关闭电器,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社工们第一时间联系了社区居委,没过多久,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纷纷带领专业安装人员走进社区独居老人家中,免费为他们安装了智能烟感探测器,同时在安装好后耐心为每位老人讲解烟感报警器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提醒老人平时要注意日常用火、用电、用气安全。
在社工们的呼吁下 社区为独居老人家中安装智能烟感探测器
此外,社工们还积极挖掘社区内部的潜在力量,通过举办志愿者培训活动,社工以生动的案例讲解,详细介绍志愿者的职责、权利及志愿服务的基本规范,强调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社工还会分享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沟通技巧、团队合作和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在这种培训活动的开展下,逐步形成了 “社工带志愿者、志愿者助社工” 的良性循环,推动社区从 “被动接受服务” 向 “主动共建共治” 转变。
让老人安心子女放心 “社区合伙人”也是“养老管家”
在洛浦街的广碧社区,养老问题一直是个热门话题。社区里 60 岁以上老人占比高达 24%,83岁的莲姨便是居住在广碧社区里的一位高龄独居老人,退休前莲姨是一名建筑科学家,其独生女定居在美国。据莲姨介绍,她喜欢住在自己家里,更喜欢社区的烟火气,但独居带来的养老照顾问题成了老人的无奈,也成为了孩子们的担忧。
面对这样的现实挑战,洛浦街社工服务站搭建了“党委统筹—社工穿针—多方引线”服务体系,将13家医疗机构、养老企业、颐康中心等纳入“社区合伙人”名录,通过社工服务站与独居老人或老人子女之间签订《养老委托协议》,赋予社工“养老管家”职能,让专业力量成为资源整合的“暖心纽带”。在洛浦街“社区养老联动平台”中“需求-资源”双清单机制下,当独居老人通过 “养老管家” 提出就医需求时,社区医院可以打破“首诊在社区”的常规流程,开通家庭医生 “点对点” 上门服务绿色通道。现在,莲姨家里墙上贴着的《养老服务资源对接表》记录着这位84老人的社区养老生活点滴:社区医院每月三次上门测量血压、颐康中心每月两次居家清洁、志愿者协助采购药品、社工陪同参观养老院、驻社区律师提供养老维权法律支持……这份由社区社工站制定的个性化清单,正是洛浦街“社区养老联动平台”的生动注脚。
多方联动平台支持下与高龄独居老年人开展养老规划视频会
社工为长者美国归来的女儿讲解及签订社区养老规划委托服务协议
针对老年人机构养老选择难题,社工也会协助长者通过大数据获取养老机构信息,在经过仔细筛选后带领老人实地参观养老机构,既能帮助长者打破养老信息壁垒,又能为养老机构链接有需求的长者。“有了 ‘养老管家’,感觉心里踏实多了。以前就怕生病,现在有了社区医院的绿色通道很方便,这让我们这些独居老人心里有了底。” 居民王大爷向记者分享道。
目前,洛浦街“社区养老联动平台”已为 41 名高龄独居老人建立专属档案,累计协调解决紧急送医等难题 72 件。这种 “服务换口碑” 的良性循环,也使得扮演“社区合伙人”的企业与机构客户咨询量提升 37%,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双赢。
洛浦社工站养老服务签约流程
“生态合伙” 党群共绘绿美画卷
洛浦街丽江社区,因环境舒适、交通便利,吸引了 4 万多来穗人口在此安居乐业。然而,社区草坪被践踏成荒地等生态养护问题一直是社区的治理痛点。
洛浦街党工委敏锐把握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战略机遇,在丽江社区创新开展 “党建红” 引领 “生态绿” 行动,通过组建党员先锋队、设立 “绿美积分榜”,将基层治理从 “政府独奏” 转变为 “党群合唱”。社区党委牵头制定的《“社区生态绿” 共建方案》,明确物业公司筛选绿植地块、社工机构设计参与路径、居民认领养护责任的协同机制。32 个亲子家庭在签订《绿植守护承诺书》后,不仅需要完成每月 8 小时的松土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基础工作,还需通过 “绿美课堂” 掌握植物养护知识。特别设置的党员家庭示范岗,要求 6 对党员亲子开展 “挂牌亮责” 行动,带动普通居民从 “围观者” 变为 “行动派”。
物业公司、社工机构、居民三方力量共同参与到维护社区生态环境工作中
“以前社区的环境问题无人问津,现在有了 ‘生态绿’ 共建行动,大家都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明显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居民陈阿姨说道。今年三月,社区东侧的文化长廊旁,16 株山茶花在党员亲子家庭精心养护下绽放新蕊。这片曾经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块,如今已成为承载社区治理智慧的 “试验田”。“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看着这么美的环境,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社区居民李女士说道。记者了解到,这种将生态治理与家风建设融合的创新实践,累计收集居民关于社区微改造建议 56 条,其中增设宠物便便箱、规划慢行步道等 12 项建议已纳入街道民生实事清单。
“社区合伙人” 凝聚强大合力 基层治理精准高效
记者还了解到,洛浦街探索的 “社区合伙人” 机制,吸引了各种类型的社区资源主体,协同搭建社区共治平台,这一机制不仅强化了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的责任意识,更培育出 “越参与越受益” 的治理生态。
“物业方加入 ‘社区合伙人’ 后,居民对物业的满意度提升至 95%,物业费收缴率同比上升 4.2 个百分点,居民见面问候从 ‘你们物业’ 变成了 ‘咱们小区’。” 丽江社区粤海物业负责人说道。洛浦街用实践证明了“社区合伙人”机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象化为可操作、可复制、可持续的治理机制。
“社区合伙人”机制让参与社区治理的多方主体都有了更强的责任意识
展望未来,相信“社区合伙人”机制就像一座温暖的桥梁,连接起邻里,汇聚着力量。它将助力洛浦街各个社区在精细化、智能化、现代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家园的点滴变化,共同描绘出更安心、更便利、更有温度的社区生活图景。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雷澍宇 通讯员黄佩仪 曾美娟
金多多配资-金多多配资官网-配资炒股评测网-线上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